懒人周末 主理人 专访Coffee Stopover主理人张书华:找到自己喜欢的咖啡风味,比定义它的好坏还重要

专访Coffee Stopover主理人张书华:找到自己喜欢的咖啡风味,比定义它的好坏还重要

我觉得做咖啡是很自由的,透过这样的自由,让每个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咖啡。

书华对咖啡抱持着赤子玩心,不受限的尝试或许就是他源源不绝生出新配方的原因。我们从桌上瞥见陈列一排的『台中主题』配方豆:《庆技》、《消波块》等令人一看就嘴角上扬的名字。《庆记》,是书华将豆子烘出烟硝风味感,喝下去时香气会有种瞬间爆开,中后韵又归于平静的空,像被子弹击穿似的,以此为灵感命名。

这些天马行空的组合,透过书华巧手让咖啡呈现别緻的风貌,书华和整间店,都在向大家展示着:咖啡豆种和萃取法没有谁高谁低,也无须特别定义,只要自己喜欢,那就是最好的。

我们一早拜访Coffee Stopover Black二店,店面还未营业,透过半捲的铁捲门入内,店内空间宽大开阔,巨大的长型吧檯大胆地将店内空间切分为二,让客人能近距离观察咖啡师的一举一动。后面阶梯上各式各样的咖啡豆袋堆积一处,显得既写意又张狂,像一间充满奇葩实验的实验室,琳琅满目的配方豆反映这间店探索咖啡世界的好奇眼光。

书华步调从容,开始採访前,走进了吧檯,问我们喝点什么?从必点的冻柠咖到基本热美式,看着老师在檯前细腻流畅的动作,原来一杯饮品的制作过程,藏摺诸多细节。

跟随咖啡风气一起茁壮的养成之路

1998年,第一间星巴克进军台湾。将美好的咖啡体验带进台湾人心中,划出了家与公司外的「第三空间」,每个客人进入店内就能感受愉悦放松的氛围,为往后的咖啡馆形塑出基本轮廓。直至2000年后,台湾咖啡店文化仍未普及,当时的书华甫从高中毕业,一个人简单收拾行李,就跳上火车到苗栗苑里找上开义式咖啡店的学长,学习咖啡。

当时的咖啡店以义式、虹吸式(一种萃取手法,萃出的咖啡口感比手沖更为厚实,拥有较浓郁的香气)为主,搭上一些简餐。学长比较放任,反而让实务和临场经验变成书华最扎实的学习过程。学煮咖啡同时,一起学习出餐顺序、手法和流程安排。

离开学长的店后,由于家人的期望,书华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当年麦当劳引进了McCafe,他白天就在那上班,晚上念书。书华笑说:「当时所有同仁每天忙得跟战场一样,那时喝咖啡还没那么普及,负责煮咖啡的我反而满清闲的。」书华利用这段时间每天练习拉花,怡然自得。

「当时有个喜欢摄影的客人每天都来,把我每天的拉花拍下来,最后将这些照片送给我。」这个简单的回馈,让拉花成了老师的成就感与动力。

除了McCafe,另一间咖啡店Daily老闆看到书华对咖啡的热忱,请他到店里帮忙。那次让他印象相当深刻,第一天上班什么都还懵懂的情况下,第一组客人点了espresso,说要「酸一点」。让他一头雾水,还打电话求助:「怎么煮才能酸一点啊?」却也从这样忙乱的过程中,逐渐精进煮咖啡的技巧。

随着咖啡风气持续酝酿滋长,书华的学习之路也时常以初生之犊的姿态直接面对实战,来什么就学什么,恰恰是这样混乱紧凑的状况,建构出迅速成长的路径。

在麦当劳,书华学到了美式连锁集团快速、标准化的精神;在咖啡店,学会如何将产品做得细緻,将一杯咖啡的色香味精心调到令客人满意。

Coffee Stopover另一大特色是它的menu。融入基础咖啡知识,即使不懂咖啡的人也能跟着引导,先认识咖啡的烘焙深浅度,接着从不同萃取方式、器具、甚至不同水种的选择,整张menu就像一张咖啡豆的专业导览图,让客人循线探索自己喜爱的滋味。

书华对咖啡抱持着赤子玩心,不受限的尝试或许就是他源源不绝生出新配方的原因。我们从桌上瞥见陈列一排的『台中主题』配方豆:《庆技》、《消波块》等令人一看就嘴角上扬的名字。《庆记》,是书华将豆子烘出烟硝风味感,喝下去时香气会有种瞬间爆开,中后韵又归于平静的空,像被子弹击穿似的,以此为灵感命名。又某次,他在一款豆子里尝到当归的香气,顺水推舟就做了《乌骨鸡》配方豆,接地气又引人好奇,每一款都忍不住想尝鲜。

这些天马行空的组合,透过书华的巧手让咖啡呈现别緻风貌,书华和整间店,都在向大家展示着:咖啡豆种和萃取法没有谁高谁低,也无须特别定义,只要自己喜欢,那就是最好的。

Q:「如果我们不去定义什么是好咖啡,怎么帮助大家找到喜欢的咖啡呢?」

A:「我觉得做咖啡是很自由的,透过这样的自由,让每个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咖啡。」

Coffee Stopover像是有源源不绝的配方豆单,常常因为偶然的味觉体验之下诞生。在一种:「咦,何尝不可呢?」的心态下创作出百种风味,也正好是这样的自由,让书华认为不需要特意去定义咖啡。

像是在普遍认知中,浅焙豆因为烘焙时间短,保留更多花果香气与酸亮口感,这些精细的层次让人认为浅焙豆以手沖处理比较适合。手沖使用滤纸过滤,筛掉咖啡油脂和其余杂质后,能更大程度释放浅焙豆的香气,却不代表这是唯一解。而深焙豆焦香味厚重的特色,因而比较少人将特殊、昂贵的豆子以深焙处理,然而不代表这不可行。只要透过技巧,深焙同样能展现丰富的层次。书华希望打破这些既定印象,在Coffee Stopover Black,就有将艺妓(通常以浅焙处理)烘成深焙,尝起来别具风味。

书华说:「透过这些尝试,可以让人有种:『哇,做咖啡、喝咖啡没什么不可以的!』,让客人拥有选择的自由。他们也会跟着被启发更多关于咖啡的想像。」

带领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咖啡的世界博大精深,如何一步步引领大家入手,对咖啡学有更深的认识?书华向我们提点一个概念:在咖啡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所谓的完美。」希望大家找到自己要的味道,不被任何框架限制住。

以书华长年教学的经验,第一步从烘焙度开始,会是最基本、也是大家能最明确辨识出自身喜好的切入点。先决定烘焙程度,明白不同烘焙度的豆子,哪种口感最喜欢?找到喜欢的口感,才能有意识地去归纳、建构口腔内部关于酸、甜、苦的感受度,建立自己的味觉资料库。

再来认识处理法。处理法有分传统处理法如「日晒」、「水洗」;新处理法如「蜜处理」、「厌氧发酵」;以及其他如「果香发酵」、「橡木桶发酵」、「低咖啡因」等等。

至于咖啡风味的主客观是否可以判定?如何判定?书华也向我们分享,咖啡风味的客观层面表现在「香气」、「口感」、「味道(酸、甘、苦)」。

而主观就与每个人的生命经验有关。比如沖一壶耶加雪菲给两人品尝,耶加独特的果香气息对A来说可能联想到覆盆子;对B来说却可能联想到柑橘。因此在主观层面,书华不特意使用某个关键字形容一支咖啡豆的风味,他鼓励大家自己练习去感受「喝到的风味」,以自己独有的生活经验去品尝、形容、记住咖啡的味道。

在书华店里玩了一整天,每个人都对咖啡开启了更宽阔的幅度,我们的味蕾在水质、萃取手法、以及不同烘焙程度的豆子之间滑翔飞行,体验着由自身选择所带来的快乐,让每一次选择,在口腔之间绽放令人惊艳的美好滋味。

本文来源:學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文链接:https://www.lanrenzhoumo.com/66631.html

作者: 懒人周末

美好生活B2B订购服务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