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周末 买咖啡 咖啡产地亚洲篇:印度 India

咖啡产地亚洲篇:印度 India

最佳的印度咖啡多半带着浓郁绵密的口感,酸度低,鲜少拥有独特的复杂度。

  亚洲咖啡的种植文化可以说是由神话与历史塑造而成。传说中来自也门的朝圣将罗布斯塔咖啡偷运进印度;到了16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印度咖啡豆大量外销。亚洲现今在商业咖啡产业举足轻重。也门或许是个例外,因外销量极小,但风格独特的也门咖啡在全球需求量仍大。

  咖啡到底是如何出现在印度南部的说法颇具神话性。传说中提到一位名叫Baba Budan的朝圣者在1670年自麦加朝圣后回程途径也门,在严格管控下仍偷偷带走七粒咖啡种子。不过因数字“七”在伊斯兰教属于神圣数字,因此他这样的行为被认定是符合教义。

  Baba Budan将这些种子种在Karnataka邦的CHikmagalur县,咖啡树在此生长繁茂。此区的山丘现在也以他命名,称为BabaBudangiri,至今仍然为重要的咖啡产区。

  一直到19世纪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南部的咖啡种植才开始蓬勃发展。不过这样情况仅是昙花一现,之后咖啡产业又开始衰落、19世纪70年代,因市场对茶叶的需求,加上咖啡叶锈病大增的双重影响,许多种植园开始改种茶叶。讽刺的是,这些种植园其实都在咖啡外销上表现亮眼。叶锈病的存在并没有使咖啡产业从印度消失,反倒鼓励了产业研发出对叶锈病具有抵抗力的品种。这类研究相当成功,培育出不少的新品种,不过这些都是在把重点放在咖啡口感风味之前发生的。

  1942年,印度咖啡委员会成立,得以依法监控咖啡产业。有些人认为,将来自不同生产者的众多咖啡集聚买卖,生产者变少了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过,印度咖啡的产量绝对有所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印度咖啡更增加了30%。

  20世纪90年代,对咖啡生产者的销售方式与渠道上的规范变的宽松,印度国内的咖啡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虽然印度国内咖啡每人平均消费量相当低(因为是茶便宜的代替品),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均消费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每个人每年平均消费量不过100克,总消费量却达到200万袋。印度咖啡年产量约为500万袋,不过多数为罗布斯塔。

  在印度,罗布斯塔的适应力优于阿拉比卡。低海拔加上气候形态,使得罗布斯塔的产量极高。相当于许多国家,印度对罗布斯塔所投注的心力相对较高,因此得以占据顶级市场低阶位置。即便是最优质的罗布斯塔依旧无法避免拥有此品种特有的木质气息,但也因其风味较其他产国干净,使印度罗布斯塔在咖啡烘焙业者间受到欢迎,多被用来加入意式调配中。

  季风处理法

  印度咖啡中较具知名度的要属季风马拉巴,这是经过相当不寻常的“季风处理”的咖啡。季风处理现在已成为一种收到精准控制处理法,不过起源纯属意外。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咖啡是以木箱承装,外销至欧洲。这些咖啡在运送过程中会经历季风湿气潮湿的天气。这些咖啡生豆吸收了不少的湿气,也对最后咖啡豆成品的风格影响甚巨。

  外销运送过程日后虽有改进,但是这类拥有不寻常口感的咖啡仍然十分抢手,因此日后这样的季风处理辨识在印度西海岸的工厂里进行。季风处理仅用在经日晒处理的咖啡,风渍过后的咖啡色泽偏淡,也十分易碎。这类季风豆不容易烘焙均匀,更易碎,因此一袋熟豆常因包装过程中而产生许多受损的咖啡豆。不过,不同于低阶咖啡中避免的破损豆,这类破碎的季风豆并不会影响风味。

  在风渍过程中,咖啡通常会损失酸度,但额外增加浓郁且具有野性的香气,在咖啡产业有着两极化的评价。有些人喜欢这类丰富浓郁的口感,另外有些人则认定这是来自瑕疵的处理过程所呈现的令人不悦的气息。

  分级

  印度咖啡有两种不同的分级方式。一种是印度特有的:将所有水洗咖啡归于“种植园”级,以日晒处理的咖啡则为“樱桃”级,将所有水洗处理的罗布斯塔则为“带壳咖啡级”。

  印度也用咖啡豆大小做分级。自AAA(最大)到AA、A与PB

  (小圆豆)。正如许多以咖啡豆尺寸做分级的国家一样,通常最大的豆子质量也最优,不过这不一定总是正确。

  咖啡口感

  最佳的印度咖啡多半带着浓郁绵密的口感,酸度低,鲜少拥有独特的复杂度。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文链接:https://www.lanrenzhoumo.com/47997.html

作者: 懒人周末

美好生活B2B订购服务商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